《广场协议》是如何改变了日本、德国国运?

2023-03-04 07:23:53 文章来源 :网络 围观 : 评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广场协议并未改变日本和德国的国运,他们日后的发展几乎都是自己所选择的,面对林中的两条路,日本不过是学习大部分国家一样走了最容易的一条,而德国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条。

  五国财长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的衰落是因为美国强迫日本签订的广场协议,那么如此重大的广场协议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总结一下,就是美元贬值,日元、马克等其他国家货币升值,在日元升值将会对日本国内大量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日本为什么还签呢?难道真的是美国把刀子放在了日本脖子上?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协议并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近年出版的由号称“最伟大的联储主席”沃尔克和日本前大藏省国际金融局长行天丰雄合著的《时运变迁》中详细叙述了广场协议的由来。准确的说,广场协议根本就是日本牵头发起的。

  在1980年美国贸易收支赤字260亿美元,在今天看来这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大事,在随后的1980年-1984年贸易赤字不断扩大,1984年国际收支更是出现了1020亿美元的赤字。

  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与他的智团们认为当时的日元过于坚挺,日本的贸易顺差过大,长此以往,日本定会成为国际汇率市场上的靶子,所以日本政府最好的选择是和美国联手提高日元汇率。

  主管日本经济的大藏省也认为美元汇率出了问题,当时上台的里根总统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把美国银行利率提得极高的同时成功驯服了困扰美国长达十余年的滞胀(就是物价在涨,工资却不涨),把全世界的资本都吸引到了美国,美国人躺着都能不愁吃喝,但正常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日子不可能长久,同时这会造成美国全球体系范围内的国家出现资金荒。

  苏联

  一旦出事,那么身为资本主义老大的美国定会首当其冲,可别忘了当时还是80年代,苏联解体要到90年代后去了。那么谁来扛苏联这头巨大的蛮兽是个巨大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和美国人,欧洲人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联手把美元的汇率压下去,先把老大哥扶起来扛着苏联再说。

  而这里面也包含了日本人对日元国际化的小算盘。此后日本企业果然依靠着飙升的日元汇率大肆投资海外市场,成功地再造出第二个日本。

  泡沫经济在日本的发展史上可谓是浓墨重笔的一章。

  泡沫经济

  在日本泡沫经济巅峰,东京证券交易所日均交易额达到8.8兆日元,总市值突破了611兆日元,占到了全球证券市场28%的市值比例。日本股市的成交量比大洋彼岸纽约证券交易所高出1.8倍。

  全国中心的东京城市圈的地价也开始起飞,1987年涨了23%,1988年,一年直接涨了65%,一直到泡沫经济的破灭房产价格才刹住了车,而在那之前,仅东京城市圈内的房产价值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了,虽然后者是前者面积的800多倍。

  虽然泡沫经济的开始源于《广场协定》的签署的1986年,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国内鼓吹的那样紧密,更多的是因为当时日本央行错误的政策,同样是签署《广场协议》货币大涨,国内军事力量主力是美军的德国却并未失去所谓的十年,二十年。

  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繁荣”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当时日本央行实行的宽松的金融政策,它是“泡沫生成的必要条件”(日本前央行总裁速水优语)。面对1986年稍显衰退的经济征兆,日本央行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 5%下调到3%,并且在87年2月再次下调0.5%,达到当时的历史低点2.5%。

  日本股市

  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本来就强,而且也有当时国内产业政策的扶持,靠着经营方式的转变与自身的高水平技术日本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大增。央行只要拨乱反正,维持过去的金融政策即可平稳度过货币升值的窗口期,加速国内企业的国际化。

  到了87年年中,虽然经济就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本来这时央行应考虑加息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可是由于当时国际及国内的情势,迫使日本央行把2.5%的超低利率维持了2年零3个月,直到89年5月31日才上调到3.25%。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的最大负面效应是,强化了人们对低利率将长期持续的幻觉。

  大量低廉的资金被企业贷出后不知何处安放,只好一股脑地投入金融投机炒作之中。日本国民也陷入了泡沫的幻梦中无法自拔。

  低利率造成日本全国都敢于大肆举债,此时日本央行也看出自己错误的金融政策,打算通过去杠杆来降低全国的负债率。但国运这个东西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日本央行前期错误的金融政策导致泡沫滋生,而后期又不幸地遇到了有“疯狂原始人”之称的三重野康。

  本来去杠杆这个东西就要谨慎行使,因为稍不注意就容易不分好坏地将所有企业都一网打尽。截断企业的现金流,让多年幸苦发展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成功的去杠杆就像美联储2008年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那样,短短几年就一扫阴霾,美股牛到至今,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长的繁荣期。而失败的去杠杆莫过于日本在1989年做的那样给整个国家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失落。

  三重野康

  1989年底,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长,这位日本经济奇才极度讨厌通胀,当时主流的经济学家认为投机是自由市场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自有市场规律来进行奖惩,但他就是不听。

  他上台后五次提高利息,终于在1990年8月,日本的利息由最低的1%飙升到6%。一顿操作猛如虎,弄得日本连叫苦。

  随着市面上流动资金的缺少,日本的股票开始暴跌,紧随其后是1991年房价开始下跌。在三重野康上任一年内,日本股市市场蒸发了将近50%。由于日本的整个金融市场环环相扣,经济增长又和虚高的资产价格,消费泡沫相关。老百姓早已经把钱从银行搬到了股市,楼市和其他理财产品中。最终整个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对社会引起了连锁反应。这让许多日本人的财富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

  同时大量优质企业因为现金流的短缺而不得不屈辱的进行破产重组,大量银行也因为烂帐,坏账跟着倒闭,一时间,大量日本员工涌入了人才市场,但公司却寥寥无几。在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萧条,更为重要的是,此后社会上长期弥漫着一种无法摆脱,找不到出路的低迷情绪。

  细细的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实际上决定成败的多在自身,外力终究只是影响而不是决定,否则的话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样是互相开放市场,同样是施加了苛刻的限制的情况下丰田却能越活越滋润,同样签订了《广场协议》的德国为什么没有失去那二十年。受害者心理不可为,打铁还需自身硬。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同样一个《广场协议》,针对不同的国家,但是其结果却迥然不同。

  《广场协议》,简言之,就是美国召集了包括日本、德国(西德)、法国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一起开会,逼迫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以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逆差)而在一个叫做“广场饭店”签下的一份协议;

  为了叙述方便,下面主要看看这个《广场协议》对日本以及德国两家的改变:

  日本于德国,这两个国家可说是难兄难弟,同病相怜——同样是二战对战败国,同样迅速恢复经济,同样对美国形成了贸易逆差,同样受到了美国的打压;

  不过,面对美国的打压,本国货币的升值,两国却采取了完全不一样的套路;德国继续“工业立国”的方针,完善扩大整个产业链;

  日本面对日元升值,玩起了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虚拟经济”——投资房地产和股市;日本资本大举进攻美国房地产业;甚至引起了美国人的惊呼:这是要买下整个美国啊!(日本主动限制了自己向美国市场出口的商品,只有去进军房地产)

  日本股市的钱也多了,水涨船高,股市指数一路飙升,一夜之间造就了多少亿万富翁!

  其后果都知道了,那就是股市房地产(包括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再后来,日本陷入了数十年的经济滞胀期,到现在都没有缓过劲来;

  德国就完全不一样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抓实体经济;不但起死回生,而且还消化了“东德”合并以后的退休养老金以及就业的压力,成了欧洲名副其实的老大。

  同样一种打压方式,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东芝事件时间点

  日本东芝公司为了开拓苏联这个巨大的市场,于1980年派了几名高级职员,在莫斯科召开酒会,跟苏联的政府官员套交情,设法获得订单。1983年早春的一个深夜,由苏联海运公司开到日本的万吨货轮"老员"号,从日本芝浦码头出港,运走了数十箱"五轴联动的数控机床"的部件。

  一直到1985年12月,苏、日秘密协议当事人之一、日本和光公司的熊谷独因与他的雇主发生纠纷而辞职,并愤而向"巴统"主席盖尼尔·陶瑞格揭发了东芝事件

  87年4月30搜查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东芝机械公司曾与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谋,非法向前苏联出口大型铣床等高技术产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负有直接责任。此案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这就是冷战期间对西方国家安全危害最大的军用敏感高科技走私案件之一---东芝事件。1988年1月,文艺春秋社一马当先公开发表了熊谷的自述:《再见吧!莫斯科——违反巴统管制事件的背景》,东芝事件的内幕大白于天下。美国提出了一大堆制裁东芝的议案,包括:罚款150亿美元,对所有从东芝集团进口的商品加收100%的关税,停止从东芝集团进口任何商品5年,关闭东芝在美国的所有工厂,把东芝从美国永久赶出去,以前卖出去的商品售后服务全部免费等。东芝乖乖服软,美国制裁大棒高高举起,最后轻轻落下。1988年通过的法案,制裁对象从东芝集团缩小为东芝机械,期限从5年缩短为3年。当年东芝集团在美国年销售额20亿美元,而东芝机械(生产机床的)只有2000万美元。

  但是,根据美国中情局自己的档案显示,当时并不只有日本偷偷给苏联卖机床,美国其他的盟友也卖。西德、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卖机床给苏联。论数量,意大利卖得最多,论精度,精度最高是德国,无论怎么排,日本都排不上号。

  意大利出口机床数25台,其他几个国家,甚至直接出口军事装备。然而,哪怕中情局1980年就清楚英、法、意等国的小动作,它也从来都装作不知道。远的不说,同样是卖机床,挪威的康士伯公司也参加了,但美国却只字不提挪威,在他们的新闻报道里只强调“日本东芝”说到底,美国搞东芝只是一个借口,他的真正目的是借机敲打日本,在贸易战中逼迫日本政府低头。

  为什么偏偏是日本?是东芝呢?因为1985 年,日本东芝开发出 1 兆位 CMOS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 ,并推出全球首款笔记本电脑。当时的东芝是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垂直产业发展路线的,技术先进,掌握全局。1985年,日本正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产国,当时世界十大半导体厂商中,日本占了一半。在70年代,日本跟美国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家电、钢铁、汽车领域。就在这个时间点,日本开始大力发展半导体、信息产业。

  本来,日本的半导体技术是落后于美国的。不过从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开始实施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创新项目。这个项目聚集了日立、三菱、东芝、富士通、日本电器五家大公司,投入了700多亿日元的巨额研发经费。这五家公司平时本来是互相竞争的,但是这时候所有人都统一了目标,就是要在半导体的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迅速领先美国于半导体技术、光纤技术和智能机械技术等领域。日本抢占了芯片市场,在微电子领域的技术赶上了美国。到了80年代末,日本芯片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53%,而美国仅仅37%。当时的日本生产的芯片是世界最好的,而东芝是其中的佼佼者。日本东芝公司,世界半导体份额占40%,在1986年春,美国和日本签订了一份《美日半导体协定》,这个条约基本可以说是丧权辱国,同时要求日本必须给国外20%的市场份额,对日本的芯片进行100%反倾销征税,包括之前3亿美元的产品征收100%惩罚关税,直接从抢走日本半导体积累多年的积蓄,是不是很熟悉,参考中兴。最后韩国说服了美国政府从背后捅了日本一刀,吃掉了日本吐出来的DRAM业务,成就了三星,搭上美国的快车奔向了小康。当时三星的反倾销税只有0.74%,日本被彻底排除在外。同韩国半导体也异军突起,日本芯片产业开始没落,东芝因此陷入了创新窘境。

  事件总结

  1.1987年,以泄漏情资给美国的敌人苏联为理由,美国要求日本警视厅逮捕日本东芝机械铸造部长林隆二和工具机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二人后来双双被判刑入狱。

  2.迫使东芝关闭美国工厂。

  3.对东芝销往美国的产品征收100%的巨额关税,日本东芝公司,世界半导体份额占40%。

  4.作为3的代替性惩罚措施,5年内禁止东芝对美国出口(后改为制裁对象从东芝集团缩小为东芝机械,期限从5年缩短为3年)。

  5.向东芝征收1万亿日元巨额罚款,相当于今天的160多亿美元以上。

  和现在的中国不一样,日本当时作为美国的附庸,不敢违抗美国的意志。美国驻日大使率先出马,他一个使者竟然居高临下地连续4次命令日本首相,让他为“美国蒙受的损失道歉并拿出赔偿措施”。同时,美国国内群情激奋美国人纷纷抵制日货,美国企业还担心:“每个日本留学生都是间谍”,跟现在特朗普说中国留学生都是间谍一样。美国找你茬不是因为你犯了错,就是铁了心要遏制你的发展,你再怎么找自己的原因,再怎么跪地求饶也没用。

  2022年6月21日,阿尔斯通与通用电气签署收购协议。前排从左到右:阿尔斯通CEO克朗、法国经济部长蒙特布尔、通用电气CEO伊梅尔特

  还有一个特例:法国电力和交通运输集团阿尔斯通在2010~2022年间遭到过来自美国的法律诉讼,并在2022~2022年的一次交易中,将大部分资产出售给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广场协议

  所谓“广场协议”,指的是在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五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所达成关于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的协议。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以签订此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并在五年后崩溃,日本因此进入“失去的十年”。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东芝集团在美国年销售额20亿美元

  广场协议这件事虽然是日本和美国贸易冲突里面的关键节点,但其实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打压早在50年代就开始了。60年代,打压日本的钢铁产业。70年代,打压彩电和汽车产业。到了80年代,又打压半导体和电信产业。

  这段时间里,发生过很多特别轰动的事儿。比如,1982年6月22日,美国以产业间谍的罪名,直接将日立制作所及三菱电机的6名员工逮捕,被指控涉嫌窃取IBM技术。1987年,美国政府禁止日本富士通收购一家叫Fairchild的计算机公司,即使这家公司当时实际上属于法国人。

  “广场协议”本身并不足以导致日本经济持续萧条,最多只能算一个导火索而已。多数研究者认为,“广场协议”至多只能算是诱发日本病的原因之一而已,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根源还在于经济结构的自身缺陷和日本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

  为什么打压华为、中兴

  中国到现在都没有互联网,只有互联网应用。我们现在用的互联网都是租用美国的,我们真正有自己的互联网是从5G时代开始,要从2021年开始。按中国和美国签订的协议,用美国的互联网直到2022年,我们每年都付高额租金给它,到2022年,光这一年就达到6万5千亿人民币的租金(一万亿美元)。

  真正拥有我们自己的互联网是在2021年以后,而且是建立在5G基础上。正因为中兴通讯和华为是中国5G通讯领域中两个领头的企业,而且在5G通讯领域领先发达国家将近五年的时间,而把这两家企业给打压下去中国的5G通讯就不领先了。把这两家企业打压下去了,我们中国5G通讯又租用他们的,年年付租金给他们。光一个互联网的租金就是一万亿美元,而我们累积的外汇储备才3万亿美元。

  中兴公司美国商务部与中兴宣布达成最终的和解协议,和解中声明需要中兴再交10亿美元的罚金,另交4亿美元作为保证金并由第三方公司保管。

  中兴的“芯片”之痛,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同时也激起了国人的奋起之心。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个旨在减少对国外芯片依赖的政府补贴项目),在最近一期集资中拟募集2000亿人民币资金。第一期募集的1400亿人民币已经投入20多家企业中。

  中国在2022年正式建立离岸人民币支付系统,建立当天就有13个国家正式宣布用人民币和中国发生贸易结算,摆脱美国的SWIFT支付系统,这样我们发生贸易,美国一点都不清楚,不像之前,任何一个国家发生贸易美国都了如指掌,因为用的是它的结算系统和货币。美国利用这样的信息,一般在五分钟之内就可以传达到华尔街,华尔街利用这样的信息进行炒汇、套汇,通过汇市交易“剪羊毛”把利润给剪走。

  

《广场协议》是如何改变了日本、德国国运?

  

《广场协议》是如何改变了日本、德国国运?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