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欧洲人多数愿意用火枪,而亚洲多用弓箭?为什么欧洲国家可以持枪

2024-04-21 17:42:40 文章来源 :网络 围观 : 评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为什么感觉欧洲人多数愿意用火枪,而亚洲多用弓箭?为什么欧洲国家可以持枪

  

为什么感觉欧洲人多数愿意用火枪,而亚洲多用弓箭?为什么欧洲国家可以持枪

  欧洲人爱用火枪,亚洲人多用弓箭这本身就是伪命题,而且关于火枪和弓箭的射程,我们要分清楚其有效射程和理论射程,实际上火枪经过不断改良后,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亚洲人都逐渐的将其取代弓箭。

  火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发明了很多武器,在14世纪欧洲人发明了近似于现代枪意义的火枪,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非常热衷。尤其是西欧。近代德国的火枪技术和火枪的普及率是欧洲第一,不论是在发明了火门枪的火药时代,或者是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火枪的运用处于领先地位。火枪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告别冷兵器时代的巨大飞跃。

  我国宋代虽然就发明了类似火枪的突火枪,但是技术不成熟,杀伤力差,并不普及。

  到了明代发明了一种叫做梨花枪的火器,威力尚可,到了明嘉靖时期,欧洲的火枪传入中国,经过明朝自己的改良和大规模制作,逐渐在明朝军队中普及,明朝将火枪称为鸟铳,鸟铳也在同一时间段传入日本,深受日本大名的喜爱,尤其是当时的大名织田信长非常热衷于推广鸟铳,在自己的部队大力推广,花重金购买和仿制,依靠火枪队织田信长击败周边大名,成为一方霸主。

  而明朝对火器也很重视,研制出了三眼铳、迅雷铳、掣电铳等早期火枪。明朝中后期火铳已经开始逐渐取代弓箭,到了明朝末年火铳已经是明军的主要配置了,弓箭已经靠边站了,举个例子明朝末年明军一个步骑合成的车营,装备大炮有16位,灭虏炮80位,佛朗机炮256位,三眼枪1984支,火箭7680枝;一个骑兵营,也有灭虏炮35位,小灭虏炮88位,三眼枪888枝;一个水师营有佛朗机炮384位、三眼枪470枝。可见火器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了。

  即使是吹牛以弓马得天下的清朝,也是装备了大批的红衣大炮等火器的,在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实际上火枪普及率高达百分之七十。

  可见亚洲人也是非常喜欢使用火枪的,弓箭也早早的被淘汰,至于鸦片战争的失败,不是火器普及率低,而是使用的火器远远落后于时代了,是火器技术的落后。

  火枪刚发明出来由于技术不成熟并不普及,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改进,火枪逐渐取代了弓箭,尤其是16世纪燧发枪的发明,让弓箭在欧洲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火枪之所以取代弓箭,主要有五点原因:

  其一:弓箭手培养缓慢,而火枪手容易培养。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不但对身高、臂长等身体条件有要求,而且还需要几年的训练时间,弓箭要射穿铠甲杀伤敌人,需要非常大的力,清弓重箭大概在100磅左右,拉开需要40多公斤的拉力,著名的英格兰长弓达到150磅以上,现代考古发现英格兰长弓手的遗骸,发现他们不但都是身材高大强壮,而且他们的脊椎都存在明显的弯曲变形。而培养一个火枪手就容易多了,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就可以上阵了,简单易学,只要有足够的火枪就会有足够的火枪手。

  其二:随着铠甲技术的进步,弓箭的杀伤力被大大削弱。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士兵们的铠甲越来越坚固,弓箭已经无法穿透。比如在1513年的弗洛登战役中,英国的精锐部队长弓手已经不能对穿着板甲的苏格兰重步兵形成有效杀伤。当时的参战军官描述“他们全身披着铠甲,弓箭一点用处也没有”,“只要不是被射中暴露部位,他们身中多箭至多只是疼痛”。

  其三:随着重型火绳枪和燧发枪的问世,弓箭被彻底淘汰。早期火枪威力也一般,也对穿重甲的士兵伤害很有限,但是重型火绳枪和燧发枪的问世后,火枪威力大增,杀伤力远远超过了弓箭,欧洲各国彻底淘汰了弓箭。

  其四:套环刺刀佩燧发枪,完美搭配,弓箭无法比拟。佩燧发枪发明后,欧洲人又发明了套环刺刀,燧发枪在加装刺刀之后会变成一根长约两米的短矛,密集结阵后就可以像长矛那样对抗骑兵了,火枪手远距离可以射击,近距离又可以近战刺杀,如此完美的搭配,弓箭没得比。

  其五:弓箭所谓的一百五十米射程杀伤极其有限。强弓抛射确实可以有一百五米的射程,但是所谓强弩之末,杀伤力基本可以忽略,英国长弓理论可以射366米,但是在火枪技术成熟后被迅速淘汰,关键还是射程虽用,杀伤力扑街。

  说到弓箭,很多人觉得那是中国的国粹,是东方人的强项。其实弓箭在欧洲历史悠久,有数千年历史。

  说英格兰长弓,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弓,如果弓长1.5米左右,威力巨大,射程比东方弓箭远。加上欧洲人体格普遍比东方人健壮,他们使用弓箭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的。

  所以欧洲各国对弓箭非常重视,有的国家还对此立法,把使用弓箭列入义务教育,要求17到45岁身体健康的适龄男子每个星期日做完弥撒后,集中到教堂附近的校场接受射箭训练,熟练掌握射箭技术。

  众所周知,早期火枪精确度低,发射频率低,射程也没有弓箭远,欧洲人为什么能下决心淘汰弓箭,推广起火枪,难道他们吃错药了吗?当然不是。

  任何一种新事物出现之后,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被大认可,推广的时候会遇到重重阻力,火枪也一样。

  火绳枪诞生约一百年之后,在欧洲才开始推广,弓箭才退出历史舞台。

  1588年英国议会讨论废除弓箭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大阻力,不少议员表示反对。

  弓箭精确度高,火枪准度低。

  弓箭制作简单,刮风下雨使用不受影响,而火枪的火药在下雨天受潮,遇到刮风火绳不好点燃。

  火枪操作容易出现,造成误伤。

  维修和操作复杂。

  弓箭放出的是抛物线,排兵布阵方便。

  火枪重量大,影响行军速度。

  火枪填充耽误的时间长。

  欧洲士兵穿的铠甲厚,弓箭穿透费劲,火枪穿透力强。

  弓箭选材困难,制作长弓非的紫杉木非常珍贵,火枪材料取之不竭。

  弓箭对体力要求严格,瘦小的人根本拉不开弓;火枪对体力要为不那么高,只要端起来枪就能射击。

  使用弓箭技术含量高,需要长时间训练,没有几个月实践难以掌握;一般人也达不到百步穿杨的本领;火枪只要几天就可以学会操作。

  长期使用弓箭造成脊柱弯曲,危害士兵健康,不人道。

  使用弓箭太消耗体力,不能持续杀伤敌人。相比之下,火枪射击就没有那么累,能保持持续火力。

  弓箭也会受风速影响,改变轨迹,影响杀伤力。

  主张废除弓箭、使用火枪的人还有一个很充分的理由是:随着技术进步,火枪性能会进一步完善;而弓箭没有发展空间。

  只有彻底废除弓箭,才有动力完善火枪性能。

  由此看来,弓箭派和火枪派各说各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比试结果,第一轮长弓取胜;第二轮弓箭手臂膀发酸无力,射出的箭力度减小,射程也减低,精确度也高了。

  而火枪手精力充沛,使用自如;虽然说火枪精确度不高,但他们列队射击的时候,形成一道火墙,杀伤力超乎想象。

  在铁的事实面前,英国议会通过了《长弓废止令》,火枪成为战争的主角,长弓成为明日黄花,被无情淘汰。

  总之,火枪在欧洲大行其道,受到青睐,还是东西方人的观念差异。东方人做事更稳妥,更守旧;西方人思想更自由,观念更开放,更勇于创新,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正是这种观念差异,拉大了东西方差距,让欧洲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走在了世界前列,绝大多数发明也来自那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得看什么时代的火枪。

  以明代末期我国仿制的鸟铳,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00米,有效射程也可以达到100米。

  但鸟铳往往不是用于精确射击,而是采用排枪射击,也就是一排人对准敌人群开枪。一排子弹飞过去,有的射中有的射不中,但仍然会造成敌人一定伤亡。

  这种模式作战 ,对于敌人的步兵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为什么呢?

  其实就是一句话,火枪手很容易训练。

  以大明的鸟铳来说,操纵压根没什么难度,无非是装药、装弹、瞄准、射击。瞄准都是直瞄,也不需要算提前量。

  所以,戚继光训练一个鸟铳手,也就一二个月可以完成了。

  如果只是留在堡垒或者城墙上向外射击,普通农民训练10天就可以打仗了。

  相反,训练一个优秀弓箭手的难度非常大。

  一个入门的弓箭手,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专注训练,每天都要练习。

  但这还仅仅是入门,要训练为实战能力不错的弓箭手需要3年以上时间。

  弓箭手基本都是职业军人,需要不断地训练。

  所以,古代无论哪个国家,都把弓箭手当做重要的国家军事资源,和平时期也要高薪养着。

  而欧洲战争期间,一般士兵只要投降就不杀了,但当年法国人抓住英国长弓手就会割掉他们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为什么?

  因为这就等于毁掉了,英国人很多年来训练的重要军事资源。

  而且,弓箭的射程其实很近,直瞄射箭射程只有几十米,而曲射覆盖性射击,一般射程也不过超过150米。

  所以,如果弓箭和火枪对射,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

  而火枪手容易训练,几个月可以训练几千人。相反,弓箭手花费几年才能训练一二千人,你说谁更适合打仗。

  欧洲都是小国,国力有限,培养弓箭手是非常沉重的国家负担。既然如此,不如大量征召农民培养火枪手了,性价比更高。

  欧洲人喜欢使用火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很多人可能想当然的觉得会比弓箭的成本高,那为何欧洲人还要选择火枪呢?如果但看武器成本貌似是如此,但是如果考虑到从一名从没有战争经验的农民到合格的士兵的训练成本,那么火枪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

  相对于弓箭而言,火枪的训练成本要低得过。而且基本上只要满足能瞄准的要求即可,对臂力和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太高。但是,对于弓箭手而言,除非是像游牧民族那样从小就开始接触弓箭,不然的话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合格的弓箭手。

  中国的情况略有不同,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可以征召入伍的人比较多,那么完全可以挑选出合格的弓箭人才,而不用担心这种技术水准相对较高的兵种兵源缺乏的问题。

  对于我国而言,纵深比较大,很多时候打仗要跑很远的地方。那么对于士兵的机动性就有着很高的要求,装备往往也是多以轻便为主。但是欧洲由于地方相对狭小,其尤为重视重甲步兵或骑兵的发展。

  面对重甲,弓箭的能力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当年蒙古人入侵欧洲,面对重装士兵,他们的弓箭并不能造成多大的伤害,所以蒙古人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机动优势,将重装士兵掀翻在地,然后再杀死的方式。

  虽然初期的火枪也无法穿透重甲,但是其冲击力依旧能带来巨大的伤害。而到了后期,燧发枪的出现,则基本上没有什么重甲能防御住,也就加速了火枪的普及。

  对于已经经历了上百年文艺复兴的欧洲而言,接受科学,重视科学,甚至崇拜科学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而对于满清政府而言,对科学的态度始终是轻视的,甚至嗤之以鼻。这由后期的洋务运动就能看出来。所以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火枪并不容易。再加上一直以来,中国周边的国家对满清的威胁相对较低,依靠八旗军就能轻易获取胜利,也就失去了改革火器的欲望和动力。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你快拉倒吧!有枪谁还用弓箭呢?

  您也别欧洲人亚洲人的区别,亚洲这块,别的国家接触到先进武器,这都会换装,唯独不喜欢先进武器的就是咱大清朝。

  清缅之战听过吧!清朝对缅甸用兵,当时人家缅甸用的就是燧发枪,搁当时算是先进的枪械了,从东印度公司购买的。

  咱大清用的还是鸟枪,那老枪在军队里用了一百多年都有,堪称古董级别,这整一枪指不定就把自己给炸了,糊自己个一脸铁渣子,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就这,您还别不信。

  而当时缅甸那是凭借着手中的燧发枪就想着在东南亚这块有所作为,其实在清缅之战这档口,人家已经把暹罗,也就是现在的泰国快要揍趴下了。

  当然后来,人家把暹罗给打趴下之后,在当地留了九千兵力,大部分回防要和咱大清拉开架势干一架。

  所以前三次清军是和人家缅甸三流部队开打的,就这还没占到多少便宜,还死了不少人。

  后来第四次的时候,人家回防了,摆开架势要打了,清军这头除了乾隆自我感觉良好之外,下头的将军没有几个看好的。

  所以后来打的僵持住了,然后双方在没有通知各自皇帝的前提下,就握手言和了。

  是真打不动了。也是,缅甸的体量能有多少?耗有能把他耗死。

  俺听有人说当时缅甸弄了十万大兵,你快拉倒吧,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五万二,也不知道他是咋得出十万结论的。

  后来就因为这一仗,很多将领都给乾隆上折子,这新式武器太厉害了,咱也应该整一套,路子都给指出来了,整点西方人员,撒钱,让他们来帮助咱更进一步。

  乾隆看了折子,嘴巴微微上翘:“弓箭才是根本,八旗大兵靠的就是这个。”啥八旗大兵,康熙那会就已经烂了,到乾隆手里头基本上就不能看了,打仗全靠撑着。

  好吧,这事就这么定了,清军依然在玩他们的鸟枪外加弓箭。

  到了鸦片战争开启的时候,咱的鸟枪还在用,嗯,二百年的这都有,就问你怕不怕?

  这玩意太吓人了,所以整个清朝不是没有明白人,不认可先进火器的厉害之处的是清朝的皇帝们,他们感觉这玩意比弓箭差而已。

  是真的差吗?不见得,清朝皇帝们打猎用的枪,那可都是先进武器,他只是不推广而已。

  当年康熙那会,咱继承大明朝的火器技术,您要是追赶老外的火器技术,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荷兰派遣使者来咱地头上瞅瞅康熙,送上十支当时最为先进的枪械。

  康熙吹牛:“俺们有比这更好的!”

  结果吹大发了,人家非要瞅瞅,康熙能不知道自家的底细吗?没法子了,这就让一直喜欢鼓捣这枪械的戴梓弄一下,也就五天造了出来。

  还有子母炮,康熙特别喜欢的老外南怀仁,当时吹牛他们家子母炮特别的牛,当时康熙要用,就让他造一下,一年了,连个炮架子都没整出来。

  戴梓八天就给造出来了。

  你都不知道这戴梓,老了老了,被送到宁古塔喝起了西北风。

  就这子母炮造出来,人家也就用一用,用完了,就完了。

  二十多年之后,山西这块有一个叫金国正的人,瞅着他管辖部队,只有前装重炮,没有能快速发射炮弹的子母轻炮,就上奏康熙,弄几门炮装备一下。

  你猜康熙说啥?这事你不成,这子母炮只能装备给八旗大兵。

  您瞅瞅!还八旗大兵,那会的八旗兵已经不成了,打仗全靠,就这?还装不了。

  所以火器这玩意,越先进越好,亚洲人没有不喜欢的,只有清朝的统治者,不喜欢这东西。

  当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的时候,咱打开二百多年的老库房,拉出的东西有一小部分还比对方的好使,二百多年了?

  没有进步,您原地踏步也成啊,这都倒退了!

  明朝那会咱就有开花弹了,结果到了清朝末期,咱居然不会造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其实这是个伪命题。而且题目中也有很大的漏洞。

  首先呢,弓箭要是想射一百五十米,那它的磅数少说要45磅,而且是抛射。弓箭一旦抛射,考虑到空气阻力还有风向的影响,其实精准度也是大打折扣的。

  另外,西方人喜欢火枪、东方人喜欢弓箭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在15-17世纪,欧洲人仍然也有使用弓弩,尤其是东欧和南欧。

  就包括在十六世纪末期,英国军人也是更痴迷于长弓,最后逼得伊丽莎白女王强行下令要求所有士兵必须使用火绳枪,才得以慢慢的转变过来。

  之所以一定要用火枪淘汰弓弩,其实是近代步兵训练和方阵的兴起所导致。在15世纪,火门枪的运用虽然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没有做到取缔弓弩的水平。即使是早期的火绳枪,也做不到取代弓弩的境界。

  可以发现不管是胡斯车堡还是蓟镇车营,里面弓弩的比例仍然很高。不过在西班牙方阵中,就已经丝毫见不到弓弩的痕迹了。

  因为如果是限制了阵型面积的情况下,弓弩阵所组成的火力密度都不及火绳枪,甚至是火门枪在这点也要强过弓弩。而小阵型的面积限制,恰好是近代战阵的一个要求。

  另外,火绳枪尤其是重型火绳枪的破甲能力也不是一般弓弩可以匹敌,如果是强弓硬弩,对使用者而言体力很快就会消耗干净。

  因此仅仅是从战阵战术的演化来看,火枪取代弓弩,是个必然趋势。因为作战方式的演变,促使欧洲人一定会放弃弓弩使用火枪。

  而16—17世纪的东方尤其是东亚没有并没有直接经历过这种战术上的演变,所以火绳枪虽然也被大肆的使用,但却没能做到取缔弓弩的水平。

  17世纪末,在南怀仁帮助下组建的九进十连环阵,从阵容上类似于古斯塔夫方阵,因此从某些方面上推动了中国火枪取代弓弩的进程。

  遗憾的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火绳枪在量级上确实不如西方。之前跟一个火器爱好者聊过,中国火绳枪的口径和弹丸磅数是要比西方小的。像鸟铳的水平连轻型火绳枪都不如,而从中亚淘来的赞巴拉克火绳枪也只是介乎于西班牙轻型和重型火绳枪直接的水平。

  再加上九进十连环阵并不普及,因此清军虽然拥有大量的火绳枪,但是并没有淘汰掉弓弩。这点在日本、印度和朝鲜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个题本身就是错的,以英国在18世纪初开始普及的布朗贝斯滑膛枪为例,它在100码的命中率为53%,200码为30%,300码为23%(1码等于91.4米)

  按照现代标准来看,他的有效射程也就100码。但那会的打仗模式和现代是不一样的,他们100码内是开始排队枪毙高致死的距离,而300码则是集群抛射的距离,和弓箭那种集群抛射的玩法是一样的。

  虽然说滑膛枪在300码命中率感人,但弓箭抛射的精度也是一样感人...

  宋史里头对弓手的基本素养有描述“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二,六箭中垛为本等”

  宋朝一步大约为1.52米,60步大约也是92米,这个距离下对草垛的命中率为50%,是不是感觉和滑膛枪差不多啊?

  在这,弓手的训练难度考虑过没? 火枪只要不是个二傻子,学个一个礼拜保熟。而弓呢?狗子我当年还是玩了一年43磅的猎弓的,打18米40cm靶虽然不至于脱靶,但入黄圈的也不会超过8支,打30米的估摸只能保证半数上靶。

  还有,箭矢的成本很高,尤其想要射准,那箭矢的一致度也得高,这样一来更是费工费时。而滑膛枪的铅丸子和火药在技术加成下成本很低,支持的起大规模制造。

  火枪射七八十米是有效射程。弓箭射一百五十米是抛射,直射也就四五十米。欧洲人用火枪,那是欧洲的科技水平高。亚洲人用弓箭,是因为亚洲科技水平低,制造的火枪质量差,价格贵。

  燧发枪最大射程达到700-800码,不过没杀伤力;在250码以内有杀伤力;好的枪手200码猎杀没问题,这个欧洲人做过实验;能精确直射距离是100码;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的燧发枪射程300码,米捏弹是它的一倍有余,基本上被燧发枪打中就失去战斗力。不管是射程还是杀伤力,弓箭与火枪没有可比性。在征服西伯利亚时,俄罗斯用800火枪兵击败两万多蒙古兵。

  事实确实如此,亚洲人对弓箭情有独钟,欧洲人对火枪一往情深。我们知道,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火枪射程没有弓箭远,欧洲人为什么会那么固执,要坚持使用火枪?

  主要原因是欧洲人精于算计,即使打仗也要从经济学角度去考虑,尽量压缩军费,降低打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亚洲人大多都缺乏经济头脑,把精力全部用在了技战术水平的提高,用在了玩兵法上面,亚洲人为了打仗往往不计成本。

  弓箭手首先需要的是臂力,膂力过人才能百步穿杨,这就是说,并非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具备开弓射箭的能力。唐武举射长垛用一石弓(重量约60公斤),骑射用七斗以上弓(重量40公斤);宋府军弓手标配为一石弓。

  由此可见,身材矮小的、体质较差、年龄较大的,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弓箭手的。

  而且弓箭只有臂力大,才能保证其初速度和它的精确度,不然的话箭头就会改变路线。

  相比之下,火枪手就没有那么高的门槛。只要能端起火枪,扣动扳机就可以。不但适龄男子能够操作,即使未成年人和年迈体弱者也能轻松操作。虽然早期的火枪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射击之前还要把火药搅拌一下 ,并且还要受天气因素影响。但是要注意的是,培养一个火枪手的成本还是要比培养一个弓箭手的成本低得多。

  一个新兵只要训练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上战场了,如果形势危急,一周的训练也差不多了。

  这样一来,使用火枪对应征入伍者体质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就不用为兵员发愁。

  射箭是需要臂力的,是要消耗体力的,而且体力消耗很大;大多数人到战场上射不了几箭就没有力气了,需要休息一下,但是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火力持续。

  使用火枪则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只要有弹药就可以长期射击,扣动扳机跟射箭相比,对体力的消耗明显要小得多。

  弓箭在欧洲不吃香,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弓箭穿透力不如火枪,而欧洲人很注重单兵防御。

  早在中世纪,板甲就问世了。

  在14世纪,西欧国家就出现了铁质半胸板。

  进入15世纪,炼铁技术提高,战争规模扩大,激烈程度提高,全身板甲的悄悄问世。

  在这样的环境下,弓箭无法穿透防护能力极佳的甲胄,只有火枪才可以对敌人形成更大的伤害。

  欧洲面积国家众多,战争频繁,战场范围相对较小,战争的残酷性与对抗性比亚洲地区要高,只有火枪才能适应这种作战环境。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战争往往都是大范围的运动战,近距离作战频率不高,火枪很难派上用场。

  而且亚洲城市规模大,战争中很多时候都是以城市攻防战为主,射箭甚至扔石头比站在城下和城头开火枪效果要好,操作更方便。

  所以在亚洲,大家更青睐弓箭。

  亚洲人使用弓箭的历史,能追溯到28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在古代,射箭效率并不低,可以箭如飞蝗,密集程度可想而知。熟练的箭手可以箭无虚发,历朝历代涌现过很多大神级射手,后羿、养由基、李广等等。

  而在膛线问世之前,火枪精确度一直上不去。但是随着火枪的进步,尤其是火绳枪升级换代,成为为燧发枪之后,弓箭跟火枪的距离慢慢拉大,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如果谁在那时候还使用弓箭,那就只有挨打的份。

  不过火枪也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在宋朝时火铳就出现了,它其实就是火枪的一种。

  不过宋朝的火枪跟西方的火枪相比差距很大,不能同日而语。

  先进的鸟铳则是在明万历26年(1598年),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日本则是从欧洲引进的。而在当时,转轮火枪已经在欧洲的纽伦堡诞生了。可见欧洲对火枪的热爱非常执着,一直在探讨和研究,在更新换代;而在亚洲火枪始终没有被重视,一直落在西方后面。

  这也是近代中国在跟西方交战的时候屡战屡败、割地赔款的主要原因。亚洲人爱弓箭,欧洲人爱火枪,说到底,还是没有观念落后,没有创新意识。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